时间: 2025-02-13 00:31:47 | 作者: 发泡聚丙烯(EPP)
2025年2月2日,农历大年初五,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减塑捡塑工作组的“人民战塑”项目志愿者们,在寒冷的山东省沭河流域展开了一场环保行动。尽管当天气温仅零度左右,志愿者们仍然毅然决然地走出家门,向塑料垃圾宣战。
这次行动的目标很明确:捡拾河岸的塑料垃圾。志愿者们沿着河岸行走了近两公里,结果满载而归——他们共捡拾到各类废弃物38公斤。令人遗憾的是,春节刚过之际,烟花爆竹的包装废弃物占据了捡拾垃圾的重要比例,志愿者们用两袋大蛇皮袋装满了这一环境隐患。
在志愿者的捡拾过程中,除了烟花爆竹的废弃物外,发现的塑料地膜和编织袋同样不容忽视。颜色各异的塑料地膜,在河岸上随意散落。经过了解,绿色的地膜大多数都用在生姜的保温、遮阳,而白色的透明地膜则是用于花生的种植。由于生姜的种植季节往往在去年的五一前后,而花生则提早了十天至半个月,这些塑料地膜有可能已经在自然环境中存在了半年以上,甚至有可能来自上一年度的残余遗留。
当地村民向志愿者们坦言,在汛期到来时,河岸边之前的塑料垃圾很有可能会因水流的力量被冲走,远离这个区域。然而当前的状况显示,往年的这些塑料垃圾并没有正真获得有效的清理和处理,结果是它们就这样静静地潜藏在河道边,影响着周围的生态环境。
此次活动中,志愿者们还发现了农药的包装废弃物,主要分布在河岸的小树林里。每前进几步,就能看到废弃的农药包装袋或瓶子。据统计,志愿者们共捡拾到60个农药包装袋和11个农药瓶。尽管大部分农药瓶上的标签已经模糊,但仍可辨认出大多为除草剂和杀虫剂类型的产品。特别是这些农药包装中残留的化学物质,一旦释放,将对土壤和水体产生直接影响,对生态环境能够造成严重危害,也给农产品的安全性带来了隐患,更会直接威胁到人类和动物的健康。
在活动结束时,这38公斤的垃圾经过了细致的分类和称重,具体包括:烟花爆竹包装废弃物29公斤,旧海绵2.5公斤,塑料编织袋1公斤,塑料地膜4.25公斤,农药包装废弃物1.25公斤。所有捡拾到的垃圾被妥善放置到附近村庄的垃圾回收箱中,确保它们不会再对环境能够造成进一步污染。
志愿者们在捡拾过程中,还对所采集的包装材料来了详细记录,尤其是对生产厂商进行记录,希望可以引起相关企业的重视,加强产品包装的回收与管理,强化企业的全生命周期责任。
这一过程不仅将河岸的垃圾清洗整理干净,更是在呼吁社会加强对环境保护的重视。因为,如果河岸的塑料垃圾持续被遗留,到汛期时,随着雨水与风的作用,这些垃圾将可能被冲入河流,最终汇入浩瀚的海洋。这不仅会加大后续治理的难度,还会造成不可估量的生态损失。
通过此次捡塑行动,志愿者们不仅为环保贡献了一份力量,也希望引起更多人的关注和参与,助力绿色发展,重建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共生关系。冬日里,尽管天气严寒,但志愿者们的心却温暖如春,捡拾的不只是垃圾,更是一份对未来绿色生活的期待。
让我们一起点亮环保的希望,凝聚共同的力量,为每一寸土地的绿意与洁净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