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爱游戏app官网在线登录入口
语言选择: 中文版 ∷  英文版

发泡聚丙烯(EPP)

一嚼两千年 产值近千亿 槟榔何去何从

时间: 2024-06-19 08:44:37 |   作者: 发泡聚丙烯(EPP)

  近日,四川南充、四川成都、浙江义乌、江西南昌等多地市场监督管理局相继出台相关规定,明确要求下架并禁止销售槟榔食品。21日,有网友在人民网“领导留言板”平台建议广东禁止销售槟榔、询问何时禁售等,广东省委办公厅信息综合室回应称,关于禁止销售槟榔的问题已转有关部门阅研。

  记者从某三甲口腔医院获悉,近年来,该院有槟榔咀嚼史的口腔癌患者数量增加迅速,且呈现出年轻化的趋势。多个方面数据显示,中国槟榔产业2018年产值达781亿元,近年呈持续上涨趋势。从2020年被“开除”出食品目录,到2021年全国禁播槟榔广告,再到近期多地发出禁售令,槟榔这颗在中国流行了两千年的“小青果”将何去何从?近千亿产值的槟榔产业将如何推进治理?

  9月10日,歌手傅松因口腔癌离世,其生前曾在社交平台称口腔癌系槟榔所致,呼吁“珍惜生命,远离槟榔”。在傅松离世三天后,四川省南充市建兴镇发布通知,要求各食品经营者及时下架并不得销售食品包装和标签标识的槟榔及槟榔制品。除了四川南充,浙江义乌、江西南昌等多地市场监督管理局也陆续曝出禁售槟榔消息。

  “有很多店都被通知不能卖了,你如果要买的话就赶紧,我也想着能把这些货清掉就清掉。”23日,义乌市某超市店主和记者说,她姐姐经营的一家店铺,22日已被监管部门上门通知禁止销售槟榔,而她经营的这家店暂未接到正式的禁售通知。

  记者在大众点评上搜索义乌市“槟榔”相关商店,目前可查看到多家商店仍在售卖槟榔。而在拼多多、淘宝等多个电子商务平台上,“口味王”“和成天下”“宾之郎”“张新发”等多个品牌槟榔食品也正常销售,有商家客服和记者说可正常发货到义乌、南昌等被禁售地区。

  针对禁售槟榔一事,记者联系到义乌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对方称暂不接受采访,义乌市委宣传部、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电话则未接通。据新闻媒体报道,义乌市市场监督管理局食品监管科有关人员称,没有接到在全市下架槟榔的通知,只是要把槟榔当成“槟榔制品”来销售,而不得作为食品,且要分区域售卖,不能跟食品混在一起售卖。

  此次多地禁售槟榔的行动,被指与2020年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最新修订的《食品生产许可分类目录》没有列入槟榔相关。自此,槟榔不再作为食品来管理,生产加工公司也不能申领食品生产许可证。既然2020年就取消了将槟榔作为食品的类别,为何多地有关部门近期才密集开展禁售行动?

  记者注意到,近期四川省南充市营山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对全县槟榔代理商和经销商进行集体约谈,在要求各经营户不得销售食品包装和标签标识的槟榔及槟榔制品时提到两份文件,分别是市场监管总局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槟榔制品监管有关事项的通知》和四川省市场监管局办公室发布的《关于加强槟榔制品销售监管的通知》。这两份文件目前均未予公开。

  强化槟榔制品监管早有迹象。2017年,原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公布致癌物清单时,就将槟榔果列为一级致癌物。2021年,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办公厅发布通知,要求停止利用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节目宣传推销槟榔及其制品。

  记者从广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了解到,广东目前并未对槟榔作出进一步的监管动作。广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方面则表示,广州在去年开展了对槟榔广告的清理工作,如下架“和成天下”的候车亭广告、“张新发”“口味王”“湘潭铺子”的公交车身广告等,截至2021年3月18日,全市媒体、户外广告均已停止发布槟榔广告。

  记者留意到,在人民网“领导留言板”上,某网友在9月21日留言称:“槟榔危害这么大,现在全国部分地区都开始禁售槟榔,广东何时禁售槟榔。”9月22日,广东省委办公厅信息综合室回复,该网友反映的关于禁止销售槟榔的问题已转相关部门阅研。

  在广州市天河区走访时,记者看出槟榔在穗贩售极为广泛,几乎所有店铺都能见到,且购买不设限制,未成年人也能买。大多商铺都将槟榔摆放在了入口处或收银台旁等显眼位置,某高校内商铺还特地打上了“热卖”的标签。除普通槟榔外,不少店铺内还有枸杞槟榔、咖啡槟榔、爆珠槟榔等多类型、多口味产品出售。

  记者随机采访了多位市民。多数人表示,对槟榔含有致癌物质、易上瘾等都有了解,对近期全国多地出现禁售槟榔举措持赞许态度,并支持广东地区也采取相同措施。

  对于槟榔禁售引发的风波,广东省食品安全保障促进会副会长朱丹蓬和记者说,目前槟榔产业的监督管理体系不完善,全国多地近期的动作预示着国内槟榔行业将进入整治阶段,未来可能会出现更多地方政府对槟榔采取更严厉的政策;而广东作为湖南以外的槟榔消费大省,建议后续也出台相应政策,对槟榔市场发展合理引导。

  “去年我接诊了一个很年轻的病人,是28岁的男性司机,他有五年的槟榔咀嚼史,过来治疗时已经是口腔癌晚期。”某三甲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主任医师张文(化名)说道。张文表示,这名患者在做完第一步的开刀手术后,下一步要到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进行放化疗,万一以后复发可能还要做免疫治疗等。

  “过去口腔癌属于老年病,大部分患者年龄超50岁,多因长期抽烟喝酒所致,近十年因为槟榔的流行,口腔癌发病群体呈明显的年轻化趋势,如今院里收治的口腔癌病人中约20%至30%都为40岁以下的年轻人。”张文表示,近些年国内口腔癌患者呈现出年轻化、初次就诊晚期患者比例增多的特征,而且治疗难度提升、治疗效果下降。

  张文和记者说,2021年,其所在科室收治了200多例口腔癌患者,其中,广东籍患者占比急剧上升至60%左右,超一半患者具有长期槟榔咀嚼史;近年来年均接诊因槟榔所致的“割脸人”约20例。

  “像大家从媒体上看到的脸部严重变形、溃烂,甚至被切除部分面部组织的‘割脸人’,大多属于口腔癌中较为常见的一种类型——颊癌,又称颊黏膜癌。”张文说,槟榔中含有大量槟榔素、生物碱等具有细胞毒性的物质,而生物碱和口腔黏膜发生反应,会导致口腔黏膜纤维化,进而导致口腔黏膜疼痛、起泡溃烂。

  据介绍,口腔黏膜原本是柔软、富有弹性的,吃槟榔会损害口腔黏膜,早期临床表现有烧灼感,伴发口腔黏膜出现疱和溃疡等症状,并伴随口干和味觉减退等,将导致口腔黏膜变硬、逐渐丧失弹性,整个颊部收缩变硬;病变发展至口腔黏膜纤维化阶段时,患者口腔黏膜基本失去弹性,面部发生较大变化,出现嘴巴缩小、张口受限、吞咽困难等问题;如果演变到口腔黏膜纤维化此阶段,还不阻止槟榔的摄入,则会诱发敏感人群的致癌基因突变,并最后导致口腔癌。

  “目前口腔黏膜纤维化并无特效药,在治疗上颇为棘手,即使患者后续停止食用槟榔,但长期咀嚼槟榔对口腔黏膜造成的损害是无法逆转的。如病变继续发展为口腔癌,到晚期肿瘤组织侵犯面部、牙床甚至是上下颌骨,就必须做手术将其切除,并从腿部取骨带肉进行皮瓣移植。”张文说。

  有槟榔咀嚼史的群体如何防范口腔癌?张文建议,首先要戒除咀嚼槟榔及过度烟酒等不良习惯,并定期到专科医院检查;早中期的口腔癌以手术治疗为主,五年生存率可达到七八成;晚期口腔癌需结合手术及放化疗等手段,治疗费用高、效果差,五年生存率低。

  根据《中国市场监管报》报道数据,2011年至2018年,中国槟榔产业产值从558亿元上涨至781亿元,且呈持续上涨趋势,预计到2025年将超过1000亿元。而根据《海南日报》报道数据,截至2019年年底,海南省槟榔种植培养面积达178万亩,是海南230万农民的重要经济收入来源,占全省农业人口的41.37%。

  记者检索天眼查发现,全国名称或营业范围中含“槟榔”,状态为在业、存续、迁入、迁出的企业共1.3万余家。其中,湖南省、海南省、广东省公司数位居前三。湖南省槟榔企业7278家,约占全国数量的一半;海南省槟榔企业有4048家,占全国比重约29.72%;广东省有569家相关企业,占全国比重约4.18%。

  日前多地出现槟榔食品“禁售潮”后,海南省槟榔协会在21日发布通告,称个别省市的市场监督管理局出台相关规定禁售槟榔产品,并从产品质量、种植技术、药用价值、加工产品和食药拓展等方面,对海南近年来槟榔产业转型升级进行说明。不过,目前该通告已从该协会的微信公众号上撤下。

  记者联系到海南省槟榔产业某业内人士。对方表示,个别企业的确受到禁售消息的影响,有部分槟榔种植户联系到他,称收购槟榔的企业处在观望状态。他们在尽力化解当前多地禁售槟榔可能给种植户带来的经济损失。

  海南省槟榔协会相关工作人员和记者说,近年来协会方面加快推进槟榔产业转型升级,引导行业监督管理规则的健全,如加强加工行业标准化建设、建立健全槟榔加工产品的品质衡量准则体系和技术规范等。

  在槟榔被“开除”出食品行列后,相关产业在“强监管”时代该何去何从?广东省食品安全保障促进会副会长朱丹蓬表示,槟榔作为一个具有成瘾性且致癌率较高的产品,未来的销售市场恐会受到很大制约。某业内人士则建议,对于槟榔的管理别急于“一刀切”,当前首要是对槟榔制品明确具体管理办法。

  “我从小就见到槟榔,像小时候去长沙巷子口的时候就有一个湘潭人,推着小推车经常在巷子口卖槟榔,但我在广州并没见过这样的东西,当时在这种对比之间就产生了疑问。”暨南大学文学院讲师曹雨对羊城晚报记者说,带着这个疑问,他对槟榔的历史进行了研究,并于最近出版了《一嚼两千年:从药品到瘾品,槟榔在中国的流行史》。

  曹雨和记者说,作为一种热带作物,槟榔从太平洋的南岛文化圈走出,传播到南亚及东亚等区域,在中国经历了数次沉浮。从两汉时期作为“南越奇树”“洗瘴丹”等而风起,到隋唐时期沉寂;从南北朝的佛教供品、岭南男女定情之物,到被遗忘的“成瘾品”;在十九世纪西方航海贸易系统对中国本土商品的抑制下,槟榔更是彻底从“岭南异果”局限到湘潭一隅。

  “很多地方食用槟榔的传统断了差不多有一百年,在上个世纪80年代,槟榔随着改革开放走出湘潭,但现在所吃到的这种槟榔其实是一种新的‘发明’。而2013年《槟榔王国中的“割脸人”》这篇报道的出现,让槟榔在公众眼中变得很负面,‘槟榔致癌’这个说法已经深入人心。”曹雨表示,他在2020年发起“槟榔认知程度调查”的在线问卷调查,其中逾半受访者对槟榔的第一印象是致癌物。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举报邮箱:报受理和处置管理办法总机:86-10-87826688